我 说 吴 爱 卿
我和吴爱卿是一个年龄段的人,同时我是她的忠实观众,也是她的好朋友。所以我一直都很关注她。
其实吴爱卿出道很早,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,她在晋中和忻州一带就很有名气了。特别是在祈县和太谷,只要她一出场就是一个“碰头彩”“吴爱卿——好——!”
晋胡泰斗刘柱老先生曾经断言:吴爱卿外娃娃和牛桂英、程玉英一样,天生就是块“丸子料” 。 个子好、扮相漂亮、悟性好、艺术上又有吃苦精神,外能出不了名?
确实她在艺术上博采众长、大胆创新、独树一帜,努力追求唱腔的个性。她最初是文工团歌舞演员,学过科学发声,还拍过六部电影和电视剧。我觉得这些经历,对她艺术上的成熟,无不起到了催化作用。叫我说吴爱卿是一个,集戏曲、影视剧和歌舞于一身,熔现代戏与传统戏为一炉,在艺术上非常全面而不可多得的演员。
吴爱卿在艺术上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的,仅化妆就得用2个小时,那一点儿不合适也不行。她唱做念舞,手眼身发步,一招一式十分讲究,能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和情绪,其表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。
她的唱腔中,装饰音用的非常巧妙,但从不哗众取宠,一切都为剧中人物服务。网上有戏迷评论说:其唱腔传情传神,委婉动听,时儿如卧鱼低吟,时儿如飞燕长鸣,大有余音绕梁,曲终意未尽的感觉。特别是在《苏三起解》中,未曾出场就先声夺人,就凭一句幕内叫板“苦啊……”就把一个受尽委屈和煎熬,呼天天不应,哭地地不灵的苏三,深深的映象在观众脑子里。
这段唱腔起伏跌宕,变化自如,感染力非常之深,其悲痛时有如泣如诉之感,愤怒时有排山倒海之势,思念时又如潺潺流水细致刀微,整段唱腔慢中托快,以快衬慢,慢得合理,快得入情,入情合理精湛至极。
我经常给戏迷票友们当评委,比赛场上常能听到这段唱腔。可以说这段唱腔现已成为晋剧舞台上的流行歌曲。我觉得一个艺术家,能有一个精典唱段能流传下来,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贡献。吴爱卿对晋剧事业的贡献还在于把评剧和蒲剧的许多经典剧目如《花为媒》、《杨三姐告状》、《玉堂青》成功移植为晋剧,大大丰富了晋舞台上的剧目。
爱卿有个座右铭,叫“舞台上做戏先做人,生活中做人不做戏”她直言快语,表里如一。吴爱卿还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,她对父母的关爱是无微不致的,朋友聚会那道菜好吃,她都要再买一盘给父母带回去让老人享用。弟弟妹妹们从上学到成家都由她操办,她说这叫替父母分担。
最后我要对吴爱卿说几句,咱都是50多岁的人了,注意身体很要紧,我愿你天天有个好心情,把身体保养的好好的,让你的戏迷观众多听你几年戏比啥也强。再个就是,老天爷给你个那么好的嗓子,你又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晋剧声腔艺术上,乘年青把你的这些宝贵材富传承下去,让晋剧舞台上多出几个小吴爱卿,这才是你今后的使命。